↓和100000+同道一起成长↓
怎么跟孩子开展咨询工作?
这个问题可以细分成许多的问题,比如:
孩子的那些症状背后的无意识,我们如何了解孩子的请求?
精神分析的工作要在什么维度上展开?
如何在不同的场所营造出合适的工作场景?
如何与那些孩子的父母(或者其监护人)打交道?
……
如果您也有这些疑问,那一定不要错过临床心理学博士严和来老师的分享。
(*严和来:临床心理学博士、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协会(SPF)精神分析师、精神分析专业委会委员、第一批学习拉康理论的中国精神分析师……)
儿童青少年精神分析的工作特点,严和来老师将其概括为9个词。
分别是:请求、意愿、隐私、父母、语言、解释、移情、发展、结束。
实际上,这9个词是连在一起的。
比如说结束请求的时候,如果我们没有很好地回应它,实际上是没法做一个很好的结束的;请求在某种情况下,是在移情当中提出来的请求,或者说提出请求就已经有移情发生。
今天,严和来老师主要讲2个词:请求和意愿。
希望,今天的分享能够给大家新思路,也欢迎大家转发、分享给更多人。
01
不愿意走进咨询室的“谢美”
在讲这两个词之前,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。
这个案例来自于我翻译的一本书《倾听时刻:精神分析室里的孩子》。
这是一个具有漫画意味的场景。
在【谢美】这个个案当中,我们可以看到“请求”是她父母提出来的,可能是孩子有各种各样的行为,促使父母把孩子带到咨询室来。
当然,这个请求,也可能是来自于学校的意见、儿科医生的建议。
什么情况下,“请求”是来自于学校老师的建议。
老师发现孩子异常。
在我过往的临床工作中,我就发现,有将近80%的孩子,都是学校老师建议家长带孩子来做心理咨询的。
有时候,父母并没有发现孩子有什么问题,但是学校的老师察觉这个孩子有点异常(因为学校的老师见过的孩子太多了,他们更容易发现孩子出现异常),这个时候,学校的老师就会建议,家长把孩子带到心理咨询室。
特别是,在学校不遵守纪律、多动、打架的孩子,最容易被老师推荐过来去看心理咨询,因为他们不遵守纪律,给正常的秩序带来了麻烦。
那什么情况下,“请求”是来自父母。
父母发现孩子异常。
比方说,孩子已经上小学三四年级了(将近10岁),照理说,可以很好地正常排便了,但如果孩子在考试前就开始尿床、新学期来时就会尿床等等,那就要注意了。(显然就不止是括约肌发育的问题,因为仅括约肌神经发育有问题的话,他应该是一年四季都是这样子尿床的,而不是间歇性的,只出现在一些重要时刻之前。)
又比方说,孩子跟别的孩子一起玩时,父母发现,自己孩子有些不一样,有时候很容易动怒,或者抑郁不说话。
这些异常,父母很容易就能察觉到。
当然,不管是老师、医生,还是父母,或者是家里的亲戚,让孩子过来咨询室这件事情,我们都叫做父母的请求。
这个父母的请求,其实很简单。
就是有人发现孩子出现问题了,然后父母把孩子带到咨询室来,他们希望咨询师能消除孩子的症状的,让孩子变乖一点,别再给自己带来麻烦。
在【谢美】这个个案当中,我们看得非常清楚,就是父母的“请求”。这个孩子一开始是没有这个咨询工作的意愿,也没有咨询工作的请求。
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,就是假设“谢美”愿意来心理咨询室,参与到治疗当中来,并慢慢地接受治疗了,但是跟谢美工作的过程中,心理咨询师发现,这个孩子挺好的。
这时候,父母就会生气,不愿意孩子继续跟心理咨询师工作,甚至他们会中断治疗的过程。
这是为什么呢?
我举一个例子,是我曾经一起工作的初三学生。
02
不愿意上学的“初三学生”
一开始,学生的妈妈是通过电话找到我的,她跟我说:“马上中考了,孩子不愿意上学,不愿意上课,希望你能帮帮我。”
我就问她:【孩子愿意来做心理咨询吗?】
这位妈妈就说:“我们家的孩子不知道,到时候我把她带过来就行了。”
接着她还补了一句:“严老师,我把孩子带过来的时候,你不要说你是心理咨询师,你就说是一个老师,我是带她来补个课的,然后你跟她聊几句。”
✅当这个妈妈提出“请求”的时候,我是这样回答她的:
【这样是不行的。对咨询来讲,我们必须跟这个孩子讲真话。
所以,你需要问一下你们家孩子,她愿不愿意来,如果愿意的话,我们就可以开展咨询工作,如果她不愿意来,就算了。
如果你确实想孩子来做咨询,你可以建议孩子 ‘来试一试’,试一下之后,觉得可以的的话,那再继续做下去的。】
我这么说,这个妈妈是同意了。
没过多久,这对父母就带着孩子带来了我的工作室。
来的是一个初三的女学生,进来之后,她也不讲话。
我就问孩子:【你妈妈,说你是愿意来咨询的,是吗?】
这个女孩,微微点了点头。
接着,我就开始跟他们讲述我们的工作原则,其中一点就是保密。
我说:【这个孩子已经初三了,已经完全有能力自我表达,这时候,其实父母不需要参与到我们的工作当中来。】
说完之后,这对父母就同意离开了。
父母走了之后,这个孩子就跟我说:“其实我根本就不想来。是我妈妈喊我来的,如果不想来的话,我的妈妈都可以把我的耳朵磨起茧子了,所以,我才来的。”
说到这里,大家是不是就发现了,这个女孩子是没有一个咨询工作的意愿和请求的,但是妈妈有这样的一个工作意愿和请求。
然后,我就跟她说:“如果你不想咨询的话,我就把你妈妈喊回来,让你妈妈把你带回去,反正我们还没开始工作,这次我也就不收费了。”
我这么一说,这个女孩子就不同意,因为在她来见我之前,她已经见过了另外一名心理咨询师。假设这一次咨询还是不了了之,她妈妈还会给她再找别的咨询师。
所以,她就没回去,留在我的咨询室里。但是她坐在躺椅上时,马上掏出手机来玩。
然后我就跟她说:【你想留下来也行,但是你玩手机我是不同意的。】
她问:“为什么?”
我说:【我们的工作是保密的,你玩手机、玩游戏也好,跟你朋友聊天也好,在某种情况下,意味着你跟其他人在交流,这对于我们的工作来说,是不可以的。】
然后,她就把手机就又揣回口袋了,也不讲话。
时间就这样过去了50分钟,这次咨询就结束了,我就跟她说:【我们的工作帮不到你,你也不愿意讲话,我要不我跟你妈妈说,你下次就不来了吧?】
这个孩子却说:“不,我下次还来。”
至于其中的原因,我是在后续的工作中发现的。
就是她之前遇到一个咨询师,对方跟她工作的时候,就不停地要求她讲话,给她一些建议,她就很烦。但是跟我工作的时候,她觉得,这50分钟下来,至少我并不打扰她,所以,她愿意再来找我。
也就是说,这个女孩很清楚,如果不到我这个地方来,她妈妈就会给她再找一个咨询师,保不准这个咨询师又是一个很唠叨的人。
我就说:【好,那你下次再来。】
接着,我就开门就把她送出去。
当时,她妈妈在外面等着,我就跟她妈妈讲:【下一次,你把费用给你的孩子,到时候,你的孩子直接给我就可以了。】这样,我就不需要再见她妈妈第二次了。
接着,第二次咨询来了。
跟上一次一样,全程50分钟,这个女孩也没有说话。
但是等到咨询结束,她要支付费用时(之前她妈妈把费用给她了),她把钱拿出来,抽了两张出去,把剩下的钱给我了。
“这钱,我们一人一半。”她是这样说的。
这个建议,我是不接受的。
✅我就跟她说:
【不可以,这是我工作的费用。
即便在某种情况下,我没有工作,但是我付出了这个时间,这费用就是应当给的。如果你愿意再来咨询,你就该给多少就给多少,如果你不愿意再来,我也不会要你的钱。】
后来,这女孩就把她抽出来的那两张钱,也一并给我了。末了,她还跟我说:“你们咨询师赚钱也太容易了吧。”
我就回她:“我们的咨询原则就是这样,你不愿意开口,我也没办法。”
第三次咨询就不一样了,这个孩子开始说话了。
为什么会有这个转变呢?
✅我这里有一个猜测:
第一,这孩子也心疼父母赚钱不容易钱。
第二,前两次的咨询,我都没有跟她父母反馈,她似乎意识到了,在我这里,她的事情,我是保密的。
她发现,我跟她前面的咨询师是不一样的,我并没有跟她父母同谋,没有跟父母站在一起,所以她愿意说话了,也愿意跟我开展咨询工作。
接下来的几次工作,进展都挺好的,一段时间之后,这孩子也愿意上学了,加上她本身的成绩也不差,很快就回到了正常的学习状态。
但是,等到她正常学习之后,她妈妈就不愿意让她来了。
因为一开始,她妈妈带她来做咨询发出的一个“请求”:这个孩子回去上学。
现在这个孩子回去上学了,父母就觉得这个任务达成了,不必再做咨询了。
但是这孩子依然坚持过来,因为对她来说,要解决的不止是上学这么简单,这背后还有很多东西没有解决。
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呢?
孩子跟妈妈的关系不好。
事实上,这孩子以前跟妈妈关系很好,比如说爸爸妈妈吵架,她总是在帮着妈妈,在家庭战争,爸爸就是输的一方。
等到了青春期之后,这个孩子就发现,妈妈有时候也不对,反倒是有时候爸爸是对的,所以爸爸妈妈争吵的时候,有时保持中立,有时甚至站在爸爸一边。
这时候,她妈妈就不干了,觉得孩子没有站在自己一边。而且在一个家庭中,父母争吵是不可避免的,所以她老是要被迫站队,她就很痛苦,她摆不清楚这关系,就不愿意上学了。
也就是说,她不愿意上学,其实是对父母的一个反抗。
这种反抗,我们可以说是一种盲目的反抗。
后来,在我跟她的工作中,她就明白了,父母的事情是父母的,她的事情是她的,所以,她就回去上学了。
说到这里,大家发现没有,妈妈表面提出来的请求是“孩子回去上学”,但实际上,妈妈还有另外一个意愿,就是让心理咨询师管好女儿,让女儿占到自己这一边,让孩子不要跟自己对抗。
但是,当这个妈妈发现,我没有解决孩子的这个问题,她就很生气,她就不想让孩子来工作了,甚至想要中断咨询工作。
我为什么要跟大家讲这个个案呢?
主要是想告诉大家,在很大程度上,我们在跟来访者工作的时候,要学会区分父母的请求(意愿)和孩子的请求(意愿),这两者是不一样的。
03
孩子的请求和意愿
好,我们现在再来看孩子的请求和意愿。
在中国,青少年看心理咨询,大多数都是父母有这个请求,就带过来了,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没有提出请求的可能。
当孩子有意愿,他就会提出请求。
这话什么意思?
就是说,如果我们跟孩子工作的话,那这个孩子就是我们工作的主体。(父母只是把孩子带过来,实际上我们是跟孩子一起工作)
但对于孩子来说,他们不懂心理咨询是干什么的、有什么用,所以他们一般不会提出请求。
比如说,孩子尿床、突然脾气很暴躁、发生一些很严重的惊厥反应,甚至在幼儿园里面,他见人就打见人就咬,跟其他所有孩子都不能够很好的相处……对于这些烦恼,孩子不知道要找心理咨询来解决的,所以,孩子没有提出请求,是因为他不知道怎么提出请求,也没有什么意愿。
这里,就有一件非常重要事情,就是心理咨询师应该让孩子明白:心理咨询这个工作是干什么的。
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。
我们需要把咨询室的基本设置告诉孩子。
比方说,在刚才【初三学生】的个案中,我是当着她妈妈的面,告诉孩子,我们的工作是保密的,在工作室里面讲的所有话,都是保密的,在这个地方,你想怎么表达都可以。(即便是很小的孩子,我们也会这样讲。)
当我跟孩子表明了我们工作的具体内容之后,基本上小孩子都是愿意留下来工作的。
像一些很小的孩子,我就会让他玩玩具。
在我的咨询室里,就有两个大箱子,里面装的都是些玩具。
除了玩具之外,我们还需要给孩子准备一些纸和笔,这样孩子既可以玩玩具,也可以画画,想怎么呈现自己,就怎么呈现自己。
但对于一些比较大的孩子,像青春期的孩子,他就会犹豫,因为他知道大人会骗人,所以他会试探咨询师,比如他可能会这样说:“没事,我在这里说的所有事情,你都可以告诉我的爸爸妈妈。”
对于这种话,大家千万不要相信,因为这孩子在试探你。
✅这时候,我们可以这样回应他:
【我们咨询室内所谈及的内容,都是保密的。
我们没有义务告诉你父母,如果你要讲给你的父母听,你可以讲,但我是不会讲的。
哪怕是个很小的孩子画了一幅画,你想给父母看,我们都会告诉你,这幅画,你不一定要给你的父母看。
当然,如果你一定要给父母看,也可以。
但对于我个人来说,我不会主动给你父母看这幅画的,我也不会主动跟你父母讲你的事情,除非你自己要讲。当然,我还是会建议你不要随便讲。】
也就是说,我们一定要让孩子知道这个地方是他的空间,这样的空间在家里是没有的,在学校里也没有。
因为在学校,老师要教你知识,有很多任何和规则要去做;在家里,你的父母也会要求你该干嘛干嘛,比如说你放鞋子一定放什么样子,放袜子放什么样子等等。
但是心理咨询室不一样,这是属于你自己的空间,是你呈现自己,是你展现你的空间,所以,大家一定告诉他我们是干什么的、这个地方是干什么的。
如果孩子觉得这个地方确实能放下自己心里的一些东西,他就愿意留下来,愿意把脑海里面的讲出来。这就意味着,孩子能够把“请求”说出来了,说出他想要解决的问题,或者说,在这里我们激发了孩子的工作意愿。
但如果我们说了咨询室是干什么的之后,孩子也知道这个地方是干什么的,他还是不愿意来呢?
那就说明,时机没到。
我们工作是需要一个时机的。孩子不愿意来,那根据我们工作的底线,我们是不能要求孩子强留下来的,就跟前面说到的【谢美】的个案一样,孩子还不愿意工作,我们也无能为力。
这时候,我们就会跟来访者说:【现在你不愿意了,你可以回去,等你愿意的时候,你再过来。】
看到这里,大家千万不要觉得失望,觉得又一个来访者脱落了。
因为我们的工作是有局限的,我们的工作是有边界的,我们的工作设置告诉我们,我们只能够帮助那些提出“请求”、有意愿的人。
如果对方没有提出“请求”,也没有“意愿”,甚至我们激发了他的意愿,他还是不愿意留下的话,那就是时机没有。
他离开了之后,说不定在有一天,他就感觉到他有这个意愿了,这时候,时机就来了。(因为很多来访者第一次来的时候,他当时没有想好怎么说,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,他觉得ok了,他就会过来的)
事实上,一个人做心理咨询,不是说只做一段咨询,在他人生过程中,可能会做很多段咨询。在某一个阶段的时候,他的意愿可能消失了,咨询就可以停一停,但是没有关系,在合适的时候,他又会回来的。
比如说,一个孩子,他听到我们这个地方是干什么,但是他当下离开了,但他很可能会过几个月,甚至过了十几年,他从一个青少年变成一个成年人了,那个时候,他发现他症状引起了强烈的身体上的反应,他想到曾经青少年的时候,去见过一个心理咨询师,那时候他不觉得他需要,而现在时机就到了,他觉得他需要了。
当然,到了那个时候,他不一定回来找当年的心理咨询师,也可能会找到你的同行。
但这一切的前提,都是需要我们向来访者表明我们是干什么的,当他觉得他需要的时候,他就会来。找我们的同行也是很好的,如果我们的同行也这么做,那就有些人会来找我们。
04
请求是什么意思
实际上,请求是跟移情是连在一起的。
儿童请求的发出、呈现和被听见,是儿童主体空间的打开,是在一个分析家在场的支持下,孩子不只是父母的延续和话语的接受者,他也是可以以自己的名义转化,发出语言话语的主体。
什么意思?
就是我们接到父母请求,但孩子不愿意工作,我们只能让父母来做工作。但如果说,我们要跟孩子工作,那孩子自己就要提出一个请求。
事实上,孩子不只是父母的延续,不只是父母的话语接受者,他可以以自己的名义来讲话,来提出请求。
在某种意义上来讲,请求实际上是意味着一个主体进入一场探险之旅。
请求的提出,意味着精神分析工作的开始,或者一个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始。
所以,我们要给孩子展示我们是干什么的,这种展示很可能一次不够,需要做两次、三次,这就是初次访谈
这个展示的过程,还不能讲工作的正式开始,因为它只是在一个初次的接触当中。
只有当这个孩子以某种形式提出他的请求的时候,才意味着这个工作的开始。
那什么叫“以某种形式提出他的工作请求”呢?
我举个例子,有一天早上,妈妈以为今天没什么事情,但孩子过来说:“今天星期四,我们要去见严老师。”这时候,妈妈就想起来,是有这么一回事。
大家看到没有,这孩子愿意来,他自己提出来的请求,我要去见严老师。孩子记住了这个我们要见面的时间。如果说之前他还不清楚要不要来见一个精神分析工作者,那么这次他是明确的。
这就是孩子“以某种形式提出的工作请求”。
05
意愿是什么意思?
接下来,我们再来看看“意愿”。
实际上,没有任何医嘱可以代替孩子的意愿。
哪怕有医生的医嘱说,家长应该带孩子去看心理咨询,但是,孩子不愿意去那也没有什么用。只有当孩子有意愿了,我们才可以展开工作。
我们讲一个很实际的场景。
比如说,别人跟你推销一样东西,你当下挺想要的,但是你还是犹豫了,说回去考虑考虑。你现在回忆一下当时的那个场景,你就会发现,当初的你是有点懵的,或者说你觉得对方在套路你,对吧?
回到我们咨询中来,也是一样的。
爸爸妈妈带孩子去看心理咨询师,孩子就会想:这个咨询师跟我爸爸是不是一伙的?这就跟去某些戒网瘾的地方,妈妈骗孩子说明天带你去一个地方玩,但去了之后,就出不来了。这是一样的道理。
这也就意味着,我们表明具体工作之后,孩子内心愿意了,但是他还是会鉴别一下,这个意愿是不是真的,所以他很可能会说:“我还没想好,我考虑两天,我想来再跟你联系。”
因此,在一个父母的请求之后,我们需要等待孩子真正有意愿才可以进行工作。
这需要咨询师把孩子当作一个真正的主体。
心理咨询师接待的是一个孩子,而不是一份诊断报告。无意识知道一切,心理咨询师需要相信孩子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治疗。我们要把真正的工作交给孩子。
06
请求的原则和条件
好的,接下来,我对今天的内容做一个总结。
请求很简单,就4点。
第一点,心理咨询的工作,是需要有一个请求的。
第二点,我们要搞清楚谁的请求。
我们要搞清楚父母的请求是什么,孩子的请求是什么。
如果只有父母的请求是不够的,我们还需要有孩子的请求。因为孩子是我们工作的主体。
第三点,请求的内容是什么?
在【谢美】的个案当中,我们就发现父母的请求,是希望心理咨询师要把这个孩子留住。而【谢美】没有请求,所以这个工作不会开展。
在【初三学生】的个案中,父母的请求是搞定这个孩子,让这个孩子不要跟父母对抗。而这个学生后来有了自己的请求,是要搞清楚什么是自己的,什么是父母的。
那么孩子请求内容是什么?
孩子跟父母的请求内容是不一样的。
孩子心里可能有一些解不开的一些烦恼、痛苦,有一些不能跟父母讲的一些麻烦,这是孩子的请求内容。
因此,我们要搞清楚请求的内容。
第四点,怎么回应请求?
有一点,我要讲清楚,就是有时候,父母会提出一些心理咨询师不能做的事情,超出咨询师的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。
这时候,我们就需要明确告诉父母,我们不能这样做。
在【谢美】的个案中,心理咨询师就不能帮父母强行留下孩子,因为这是违反我们的原则的,是不可以做的。
还有的场景,就是有父母会给我们提出请求:“我的孩子成绩很糟糕,成绩落差,你帮我把他语文成绩、数学成绩搞上去。”
面对这种请求,我们也要明确回应来访者,这些事情我们不能做,我们不能答应。
如果你一开始答应他了,你的工作是没法结束的,或者结束是很麻烦的,所以,你最开始的时候就决定了咨询的结果。
一个心理咨询师,在某种情况下,他是准备好和一个来访者工作的,但是如果来访者没有请求,我们是没办法去工作的。
所以说,我们做好了准备之后,我们要等别人提出一个请求,那才可以开展工作。
07
意愿的原则和条件
首先,我们不能欺骗来来访者的。
有些家长会骗孩子说,去见一个叔叔,一个老师。
这种欺骗是没有用的,因为我们的工作原则是,不能强迫孩子跟我们一起工作。孩子不愿意讲出来,我也不可能给他灌辣椒水,把他捆起来,逼他开口。
✅当然,孩子如果不愿意来,我觉得有一个最实用的方法,就是告诉孩子:
【我们可以试一试。
如果说,你不知道我们工作是怎么回事,能不能帮到你,那你就工作几次试一试对吧?说不定你能找到自己的意愿。
如果试了几次之后,你发现我们工作是怎么回事之后,你依然不想工作,你也就是浪费几次钱,但万一这个工作对你有用呢?
那在某种情况下,这个试一试的过程,你就找到了机会。】
好的,以上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。
说到最后
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师,这份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。
比起成年人,跟孩子一起工作是会比较麻烦一些,但是跟一个孩子工作意义是非常大的,特别是跟一个小孩子工作,这意义很大,因为你很可能真的会改变这个人的一生。
但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,他的结构很可能已经形成了,实际上很难做一个根本性的变化,而对一个孩子来说,这个改变是可能的。
所以,我觉得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师,是一份踏踏实实、功德无量的工作。
🌱
你处理过家庭治疗的咨询工作吗?
如果父亲不愿意参与咨询,你会如何入手?
欢迎大家在文章底部留言分享!
关于文章:直播文字稿,节选自2022公开课《精神分析室的孩子》,主讲人严和来老师,由咨询师之家编辑明月整理。